今日Science背靠背, 拓扑绝缘门控二维超导, 中国少年团购顶级期刊
美东时间10月25日,北京时间26日凌晨,Science背靠背同步上线两篇研究论文,报道在单层的拓扑绝缘体WTe2中,实现电压门控超导相变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篇论文2017年11月12日同一天投稿,2018年10月25日同一天上线,一篇来自华盛顿大学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团队,另一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,两家组队团购意味明显。
更有意思的是,麻省理工学院的论文,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讯,是来自中国科大的吴三丰,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去麻省理工从事博士后研究,即将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【文末有招生广告】。而因为魔角石墨烯名声大噪的曹原,也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。华盛顿大学论文的共同作者,则有吴三丰的博士导师许晓栋。足见两家既有合作,也有竞争。
二维材料近来异常火爆,各种物理精彩纷呈。前几天复旦大学张远波组就在Nature报道其室温磁性。今天上线的这两篇Science论文,则讲的是同一个故事,在二维拓扑绝缘体WTe2中实现电压门控超导相变。
凝聚态物理的许多现象,都由电子与周期性晶体点阵相互作用而起,如形成能带,决定导电绝缘;形成波色子对,引发超导等。近些年,大家也意识到,Bloch波函数可以有非平凡的拓扑态,引起拓扑绝缘体,即体内绝缘,表面导电。而今天这两篇文章,报道的是在二维的WTe2中,实现从拓扑绝缘体到超导的可逆相变,通过门电压调控。
先看华盛顿大学的主要结果,如下图所示。图A所示器件结构很简单,就是由WTe2构建的场效应管,金属Pt电极用于四探针法测电阻,石墨顶电极和底电极用于施加门电压。氮化硼起保护和绝缘作用。图B数据显示,当顶电极为2.05V,温度为20mK,底电极从-60V到60V扫的时候,器件电阻大幅度降低,实现从拓扑绝缘到超导的转变,由电子注入而引起。图C则给出了根据实验数据所构建的相图,显示随电子浓度增加,超导转变温度可以提升到1K。进一步实验显示,外加磁场可以破坏超导,符合预期。
省理工的数据非常类似,如下图所示。器件结构大同小异。当上下门电压分别为5V和4V的时候,图C的电阻温度曲线清晰显示超导转变。图E则显示了外加磁场对超导态的破坏。进一步的数据显示,相变可以通过门电压调控,作者也由此构建了相图,与华大相图非常类似,最高转变温度也在1K。
华大数据还显示,电阻随电子浓度及温度的变化,符合一个普适的标度方程,其指数约为0.8 ,与一些薄膜中的超导转变类似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数据显示,超导态与边界拓扑态可能共存,如下图所示的紫色超导态和红色的边界态。这样的话,就有可能存在马约拉纳零能模以及相关的非阿贝尔物理。不过这篇文章没有定论,估计会是下一篇Science的主题?
读到这里,您是不是也跃跃欲试呢? 现在动手,还能不能赶上团购下一篇顶级期刊?不妨留言与圈友们分享。
当然也欢迎与吴老师套磁,普林斯顿研究组,即将开张,急需人手,想发Nature Science的快到碗里来。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wu-laboratory/home
本文素材来自Science,特别致谢!